煊哥是八嫂

ALL八

成王败奴4

成王败奴4
仁武十年,话说当时蒙古的瓦剌军队在大同和宣城一战中受张启山重创,退守回斡难河畔(今位于蒙古、俄罗斯境内)。不久首领脱脱木在斡难河边,看着帐外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画面,含恨而去。
二十三年后,仁文三年,在那条清澈的河水边葱郁的蒙古草原上另一个部落正迅速崛起,并吞并了那只似已被人遗忘的瓦剌部落,统一了蒙古,成了草原上鏖战群雄后唯一的王者,是湛蓝天空中展翅飞翔巡视领地的雄鹰,并将他冷酷敏锐的眼神投向关内那片兴兴向荣的繁华都城。
仁文三年,冬,鞑靼第一次向仁朝宣战,战争发生的地方依旧在大同和宣城两座城池,要知道过嘉峪关,那是通向京城的必经之路,于是二十三年前的战役再次重现,只是护国将军已经不再是那个一夜成名的少年英雄张启山,而是由亲王齐天担任。
襄亲王齐天15岁,你要问他军事才能如何,那么只能告诉你,太宗在位期间重点培养过的只有齐桓和齐羽,至于剩下的,只要不像齐煦那样是个无能的纨绔子弟太宗便已经心满意足了,但之前我们也说过,对于齐桓和齐羽的阴谋那四个皇子只有齐天对他们产生过怀疑,所以说天资还是很重要的,他虽然没有齐桓和齐羽那么样资质老道的太傅教授学识,但他在众皇子中也算独占鳌头之人,面对这次来自蒙古的威胁,齐桓亲点齐天督战,虽说督战,但大家要知道战场上刀枪是无眼的,它们不会因为你身份尊贵而从你身边绕过,齐天对齐桓的旨意是有顾虑的,虽说自己从小也熟读兵书,但参战的经力为零,而大同、宣城的守将在张启山被革职后,只剩下已经年过半百的杨勇,且张启山在时守军人数仅10万,而这个数字在齐桓继位后也没有发生过改变,齐天内心是忐忑不安的,明摆着他的皇兄是要将他直接送往战场这个刑场之上,然,他又不能抗旨,先不论圣旨不能违,其次大敌当前,作为亲王的齐天如果临阵脱逃,一定会严重影响前线将士的士气,同时他将落得一个懦夫的称号抱憾终生,对于这道明显是送自己入鬼门关的旨意,齐天不能拒绝。
出征是在不多久之后,果不其然,齐桓并没有多加人马随齐天出征,正如齐天所预想的,齐桓就是要利用这个天赐良机处理掉他这个弟弟。而这场战役的开始却隐藏着三个人的野心。
守将在接到鞑靼战书的同时还收到了来自皇宫的秘书,军帐中昏暗的烛光摇曳不定,那一个个被映照在军帐上的黑影诡异森冷如同边关冰冻的天气一般,那一团团白雾从嘴里吞吐而出,杨勇手握秘书长长且又无奈的仰天一声叹息。
“将军,明日襄亲王的仪仗即将抵达大同。”军帐中一列将士中一人道,他的眼神里明显的忧愁。”我等定誓死保卫亲王,保卫城池。“慷慨激昂的言辞后是又一阵叹息。男儿当精忠报国,可他们的精忠报国后却又隐藏了不得见人的阴谋,杨勇看着一干将士,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些年经历过的战争没有将他历练成一个狠辣的人,而让他的心充满了悲怆,他知道,这些和他出生入死的人,他们的人生不知什么时候就结束在敌人的冷刀之下,今天那些人还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而明日又不知多少的天人两隔,而那个从京城千里迢迢赶来的亲王,他即将在此献身,不为了他的国家,不为了黎民百姓,却只因为皇族间的明争暗斗,杨勇有时候常常想,他这样不畏生死为何物的保护着仁朝,保护着皇城里的天子是否是正确的。
“誓死保卫城池即可。”杨勇最终还是说出一句无可奈何的话,其中的含义,让在场的人无一不瞠目结舌,有人想继续追问,却只见得将军闭着眼直摇着头。
次日,在齐天赶到大同时,鞑靼军队已经乌泱泱的连成一片压着天际线踏着震耳欲聋的马蹄声滚滚扬尘铺天卷起以势不可挡的架势逼近边关。
齐天未有一刻停歇,披上战袍站在城池之上,他眼前是蒙古势力最强的铁骑,苍鹰尖锐的叫声划破长空。
“往城墙上浇水。”齐天沉着冷静,面对敌军压上,他畏惧,同时又异常的清醒,他不是一个人赴战,他身边有万千士兵将领陪着他,热血沸腾顺着全身血管涌入大脑中枢,齐天明白,自己的兵力完全不能于鞑靼相对抗,唯智取才是正解。
如果大家不明白齐天为什么要在城墙上浇水的话可以参考一下天气预报冬季北方的气温,几次浇水下来,城墙已然成为一座被冰封冻住的巨大冰雕,别说攻城了,你要能正常在上面走几步都很难维持平衡,其实在许多战役中许多名将在势力处于下风时也会采取这样的防御战术,但你要注意,这样的战术仅限北方寒冷的冬天使用,在春暖花开,数九寒天都不一定有零下的南方,这样的作战方式是完全不行不通的。
兵临城下的鞑靼军队望城而兴叹也,然,鞑靼的首领马汉木可汗并非是个好打发的人,他就此在城外扎营,同时派了另一对人马从宣城同时展开进攻,他要的是速战速决。
宣城守将是杨勇的新副手,张日山,崇祯十五年生,年三十五,开国三将之一张忠诚的儿子,比起他的父亲,张日山并无显赫战绩,且为人行事低调的很,如果你光看他这个人,从他身上除了掩盖不住的孤冷气质外,你根本看不出他是开国将军的儿子。齐桓继位后,张日山受到重用,有人说也许是碍于他父亲的原因,有人说当今皇帝并非亲身经历过战火,在挑选将领的能力上有所欠缺,但不管朝廷如何议论,齐桓始终确信他的才能被他深深的掩藏在他躯体之中,于是他大胆调用张日山协助赵勇坚守宣城,他相信他的将才终一天会如奔涌而出的岩浆,融化一切的偏见。
沉闷的号角声,是鞑靼丞相伯颜木托儿率兵攻城的信号,20万骑兵嘶吼着冲向宣城,另他们大吃一惊的是此时宣城城门大开,城墙上无一士兵把守,城池中的街景亦是萧条的很,别说人了连只狗都看不见,此时即便伯颜不知道空城计大概因眼前之景而提高警惕,鞑靼军队的战马烦躁不堪马蹄提起落下不停的来回走动,现若是张日山在城内扶一曲古琴,那真是要开唱空城计了。
“怎么丞相怕了?”此时在伯颜身后充满挑衅口吻的是马汉木的儿子哈脱木“想来宣城该是看见我军阵势怕的弃城而逃了。”看着哈脱木目空一切轻敌的模样,伯颜深感悲凉,这就是蒙古的未来,黄金家族在他手上应该无法再续写曾经那样的辉煌。
“殿下,不可轻敌。”其实说这句话伯颜心里是忐忑的,面对空城,他不知是像那年的司马懿一样疑心有诈而将送到嘴边的鸭子放走不吃,还是涉险入城一探究竟,他是踌躇不前的,而他的犹豫并不代表他的懦弱,而更突出他行军的老道,战场上无可轻之敌,然而哈脱木却早被他的自大蒙蔽了双眼,这时他已经带领一批人马朝着宣城大踏而入,如果当年的司马懿是中了诸葛亮的招,那么此时的伯颜的小心谨慎却没有一丝错误,当年诸葛亮确实是无兵可号令,无奈之下出此下策,可你要知道那是在三国时期,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火炮,战争依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但现如今的仁朝已经不同,早于他而存在的明朝早就在战争中开始使用大量火器,之前张启山能一举获得最后的胜利也依赖火器的使用,而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雷同,当几乎一半的鞑靼人马随着哈脱木入城后,安静的城池瞬间四处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城门在哈脱木身后关闭,又一个瓮中捉鳖,目空一切的哈脱木绝对想不到,他们所进入的是张日山早早为他们准备好的一片雷区,如果看过靖难之战的同学们一定知道,当时建文帝对付谋反的燕王朱棣时便使用过此种火器,杀伤力极强,要不是当时朱棣狡猾压后而逃,说不定明朝历史上就没有之后永乐年间的事情了,好了话题继续,哈脱木和士兵们在空城中被炸的血肉模糊,喊声夹着爆炸声越过高耸的城墙,慌乱了城外的蒙古军队,伯颜一看大事不好,此时的他不敢再越雷池半步,调转马头想要逃走,却发现,身后的退路已经被北军彻底堵死,盾牌后筑起的人墙间隙间是一只只黑色的枪口,张日山一声令下,无数弹药齐发,前排打完后排压上继续,前排至后不紧不慢的添加弹药,一排又一排,简直堪比现在的自动式手枪了,而这个战术打法的发明人正是靖难之战中最后获胜的我们的明成祖朱棣,当时明朝的三军靠此战术简直是无往不胜啊。城内与城外伯颜军队大败,伯颜趁乱仓惶逃走,而马汉木的儿子却就此尸首不全永远留在了仁朝的土地上,这也是之后鞑靼产生内部分裂的根本原因。
宣城大捷,北军毫发无损,张日山向所有人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证明了齐桓识人眼光的独到和精准。
而另一边的大同,厮杀还再继续,齐天披挂上阵冲在队伍最前面,这般身先士卒的行为将北军所有人的气势凝聚成一把锋利的剑直刺向鞑靼的部队,煞时间,尸山血海,马蹄踩过一个又一个尸体,刀光剑影中,是敌人倒下的身影,齐天的盔甲被马哈木刺穿,那是肩胛骨的地方,不危及生命,却也让这位小王爷第一次品尝到皮肉撕裂的锥心刺骨的疼痛,然而这股浓烈的巨疼却化成了他无畏的力量,那受的伤绽开的皮肉喷涌而出的血随着不停挥动的手,如下了一场红色的雨,战争是惨烈的,鞑靼被击退的同时,一只箭刺穿了齐天的心脏,他人生的最后在一片高昂的胜利的口号中壮烈的倒在血泊之中,15岁的生命短暂的绽放又凋谢。与宣城的胜利相比,大同的胜利惨烈的太多,在胜利的泪水中,幸存的士兵带回去的不仅是襄亲王的遗体,还有杨勇的,他的右手食指中指上有拉弓留下的痕迹,似刻入了血肉黑紫黑紫的,他的脖子被拉开一条无比长的血口,脑袋几乎只剩一层皮连着,耷拉在肩膀上,摇摇晃晃,他的眼神始终看着齐天,含着亏欠,他老了,不知什么时候他疲于这些征战疲于这些勾心斗角,他最终在结束了齐天的生命后也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仁武三年,京城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殡葬仪式,连靖藩王都从藩地赶至京城,那天的京城如同被白雪覆盖了一样,哀哭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太贵妃白了一头青丝,在灵柩前哭昏过去无数次,碍于齐殊只有11岁,最后还是没有选择随齐天一同去了。
仁文四年,皇六子齐殊因风寒不治而死,太贵妃在寿康宫自己的寝殿内悬梁自尽,至此皇室宗亲仅剩齐羽一人。
仁文六年,鞑靼再次在边关兴风作浪,大同宣城百姓叫苦不迭,战乱已经让这两座城池无一丝生气,空落落的城池,颓败的街景,连流浪狗都看不见一只,这样的情况下,张日山依旧遗世独立一般带着30万守军驻守在两座城池中,此时他已经被任命为北军大将军,然而他大概是仁朝所有将领中过的最为凄惨的一个将军了,先不说城池萧条,光是这30万守军的吃穿用度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一般如果一朝处于安世期间,士兵是不需要打仗的,除了日常必须的操练外,他们同普通百姓一样,下地耕种,收获一份自给自足的满足。然而这几年边关大战小战不停歇,不要说自给自足了,守军们甚至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今日不知明日事的过着每一天,朝廷不断的调拨兵力,可之前承受的惨败经历的令鞑靼换了一种更聪明也更无耻的作战方式,那便是打游击,隔三差五的骚扰,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战绩,但类似这样的流氓骚扰行为已经耗尽了守军的所有耐心,在守军将领士兵的一同逼迫下,张日山递交了第一份上奏文书,要求加派兵力一举歼灭边关的蒙古势力,还大同和宣城以安宁。折子递了上去,齐桓看后大怒,蒙古人在边关的流氓似的骚扰行动他不是没有耳闻,他早就想教训一下蒙古那帮蛮人了,仁文六年,皇帝决定亲自出征,平定边关之乱,而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把这帮蒙古人直接打回斡难河吃草去。
齐桓亲自率兵出征,这个消息传到浙江藩王府,齐羽悠闲的半躺在他的太师椅上,啜着清茶听着小曲,手指跟着唱调打着节奏,他的嘴角是好看的弧度。
“你的计谋奏效了。”张启山看着一旁悠闲自得的齐羽道,听张启山言,齐羽笑意愈加浓烈,他睁开双眼,手起曲停,四月的风和煦的吹入王府,让人浑身暖洋洋的发痒,这样的季节,京城却依旧乍暖还寒,齐羽起身凑近张启山的耳边“若不是哥哥您的协助,以张大将军的才干又怎么会需要朝廷的协助。“两人相视而笑。
“他,毕竟是外人,最后也终将埋骨边关,这样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不是吗?“张启山的狡黠的眼神盯着齐羽琥珀色的瞳仁,在那里,他看见自己的笑容狰狞的可怕,对于张启山来说,齐羽虽然和齐桓有着一模一样的长相,却展现着完全不同的神情,张启山对齐羽评价是他是一个完全没有人性的怪物,他的眼里除了那个至高无上的王位,什么都入不了他的眼。细思极恐,虽然同母异父,但与这样的怪物有着血脉联系,张启山心里还是是不是的泛起一阵阵恶心。
“哥哥这是你报仇的时机,你不打算亲自动手?“语毕,张启山从齐羽眼中捕捉到一丝杀意,果然是个毫无人性的怪物,心思缜密到骇人的地步,亲自动手?张启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笑的双肩都跟着颤抖,不能自己,好棋,真是一步好棋。
齐羽的阴谋从他建议齐桓将齐炽封云南藩王便开始了,步步为营算计得当,为什么是云南,很简单因为那是张启山被流放的地方,张启山虽然对齐桓有大不敬之行为,但他毕竟为仁朝立了无数汗马功劳,齐桓刚登基就将他革职流放,这样的做法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会记恨一辈子,齐羽就是持了这一份笃定,才举荐齐炽为云南藩王,而之后陷害齐炽谋反的阴谋,明面上是献计替齐桓除了皇弟,而暗地里却是为了获得一个前往云南的机会,事实证明,齐羽利用那一次平叛的机会,成功的将张启山纳入麾下。然而善用心机的人,也最多疑,很简单,他总是算计别人当然也怕别人算计自己,齐羽私下勾结鞑靼丞相伯颜木托儿,只因为他看出了,哈托木之死造成了马哈木和伯颜的不合,鞑靼在暗中已经分裂成两股势力,伯颜早有了弑君夺位的想法,于是他再次利用了他善交际的本事,于是暗地与伯颜交好,暗示伯颜只要替他除掉齐桓,助齐羽登基,齐羽则助伯颜登上可汗之位,这就是所谓的双赢协议,但齐羽心知肚明,协议归协议履不履行那就另说了,有了这样的协议,于是蒙古开始一轮又一轮针对边关的骚扰。然,蒙古和齐羽联手后,又一个问题产生了,现守关的将军张日山可是个军事奇才,之前的战役已经证明了他卓越的作战能力,即便蒙古不停的骚扰,实际上也难对边关造成危险,甚至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张日山极有可能被他们的流氓行径惹怒了,直接出兵给蒙古以痛击,将他们直接打回斡难河喝凉水去)这时候便是张启山发挥作用了,张日山和张启山看似毫无联系,但实际上仁武十年,张启山一战成名的同时他也成了张日山的偶像,张日山曾不止一次书信于张启山与他探讨战术兵法上的问题,按早些年前的说法就是两人是笔友关系,而他们这种笔友关系又和我们小时候不同,就在张启山被流放期间,张日山还不忘与他保持联系,言辞无不关切,并表达了对当今皇帝独断专行行为的反感,长此以往,张日山与张启山之间的感情堪比亲兄弟一般。如此,张日山上奏朝廷要求严惩蒙古鞑靼,同时他的这一请奏也让齐桓亲征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我当然要亲自动手了。”张启山坚定眼神看着齐羽,他内心压抑不住的狂喜,狂喜他的对手的阴狠,与这样的人交手真是快哉。
齐羽出此建议的前提是他笃定张启山恨毒了齐桓,但事实张启山是否真的恨毒了他那个皇帝老弟呢?其实未必,这是后话了,齐羽为保证齐桓能同齐天一样命丧边关,他当然希望张启山亲自随征,在他的计划中齐桓必死无疑,同时张启山也不能活着回来,他毕竟知道了太多自己的阴谋,所谓知道越多越不好,要知道北军里可不止安插了张启山的眼线,他齐羽同样也安插了人手,如果张启山真的亲手解决了齐桓,那么即便他在战场上活下来,也定会背上一个弑君的罪名,如果他没能亲手解决齐桓,那隐藏在军队中的暗手一定会替齐羽料理了他,不管齐羽如何的多疑,他始终坚信死人是不会开口说话的。
我还是要说一句落入俗套的话,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他算计的如此缜密,但结局未必如他所愿,而之后他也为他的心狠手辣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个就之后交代了。
仁武六年,张启山从浙江出发前往边关,在那守候的张日山将将他打扮成一般士兵的模样,藏匿于30万北军之中,这样就算他身处齐桓身边,也不容易被发现。
决定的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两军隔嘉峪关相望,战鼓中,战旗烈烈作响,沉闷的号角声再次在旷野上空响起,万军齐发,冲杀声如滚雷响彻天际。
而此时的齐羽,从藩王府启程,他的目的是承德,离京城最近的地方,他要做的只是静静等待齐桓战死的消息,然后假意哭上一哭,接下来顺利成章的成为仁朝第三位君王,坐拥一片大好江山。

评论(3)

热度(26)